鲤鱼门 — 独特的海岸线
鲤鱼门海峡
鲤鱼门海峡地理位置特殊,位於维多利亚港东面入口,分隔北面九龙的三家村与及南面香港岛的东北岸。虽然这条水道只有约420米阔,是香港和九龙间最狭窄的水道,但其水深达约43米,是维多利亚港最深的航道,载重十万吨以上的大型船只也能通行无阻。因此鲤鱼门海峡既曾是香港的战略重地,也对香港的商贸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鲤鱼门的建筑特色
鲤鱼门花岗岩石材丰富,在鲤鱼门定居的客家人就地取材,以鲤鱼门石矿场出产的花岗岩石(俗称石牛)砌墙,再以木条支撑用瓦片铺设的斜屋顶,建成单层建筑物。
在1960年代初期,由广东逃难或迁移到鲤鱼门村的人口急剧增加,为解决住屋需求,部分村民在村後山坡兴建寮屋。同时,村民亦拆卸单层旧建筑,并在原址兴建三层高的钢筋混凝土建筑物。在1964年左右,部分在海旁居住的村民开始在鲤鱼门沿岸浅滩的岩石上,利用木材或混凝土建造桩柱搭桥,供鱼贩商人使用,或在椿柱上建造高脚屋(或称作棚屋),整栋房屋彷佛漂浮在水上,作为居所或海鲜酒家,成为鲤鱼门建筑群的一大特色。现时,大家仍可在鲤鱼门见到有居民和商户在一些尚存的高脚屋居住和营商。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2023年鲤鱼门两岸鸟瞰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相片来源: 香港大学图书馆)
1993年鲤鱼门岸边的高脚屋
(相片来源: 香港大学图书馆)
(相片来源: 香港大学图书馆)
由於鲤鱼门村地势较低,为海图基准面以上约2.85米 - 4.75米,其中马环村向南易受风暴潮及巨浪影响。如果风暴潮适逢天文大潮,海平面可能比平常高出很多,引致沿海低洼地区被海水淹浸。例如在1962年「温黛」丶2017年「天鸽」及2018年「山竹」袭港时,水面曾高至海图基准面以上约 3.57 米 - 3.96米,对鲤鱼门村造成相当大的财物损失。为减低水浸带来的破坏,政府为有需要的居民在建筑物前加设可拆卸式挡水板,减低海水涌入屋内的风险,而向南海旁一带亦已建造石筑海堤丶石笼护土墙和混凝土挡水墙,缓减海浪涌入村内的情况。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为有需要的居民在建筑物前加设可拆卸式挡水板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相片来源: 潘新华博士)

(相片来源: 渠务署)
过往台风袭港时鲤鱼门村的水面高度记录
(相片来源: 渠务署)
(相片来源: 渠务署)